VLDB 2024广州之旅

VLDB 2024 是数据管理和数据库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涵盖数据管理、数据库架构、图数据管理、数据隐私与安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与数据库系统研究等领域。今年的会议于8月26日至30日在中国广州举行,汇集了全球的研究人员和企业。会议内容丰富,包括250多场研究报告、11场主题演讲、多个教程和workshop,为与会者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最近去了趟广州,参加了 VLDB 2024,体验了完整的学术会议流程。旅途中也遇到了不少有趣的事情,想着写一篇博客分享一下。

注意
本文是旅游向分享,内容包含在广州的见闻以及学术会议流程介绍,不包含对具体报告内容和方向的介绍,请放心食用。

此次行程为期6天,行程安排如下。其中前5天在琶洲岛广交会展馆附近,主要是参加会议以及珠江夜游;最后一天为特种兵打卡式旅游,西侧从沙面岛开始,途径十三行博物馆,走到圣心大教堂,东侧为黄埔军校纪念馆。

Day 0:给现充来点小小的广州震撼

下午3点,从广州南站坐地铁到琶洲站。还没出站就意识到事情有点不太对劲,地铁里挤满了Coser。好巧不巧,缺德地图选了个保利世贸馆的出口,这下可捅了二刺螈的老窝:从地铁出口到场馆地下,从保利世贸馆到广交会展馆,琶洲岛上挤满了二刺螈!不仅参与的人数多,而且cos的角色也非常丰富,从国产游戏到日本动漫,从牢大到川普遇刺…停车场里也挤满了痛车,这些车几乎没有电车,车主们大概也是资深二刺螈罢。

停车场里的痛车

好不容易突出重围来到酒店,结果晚上21点去吃饭时,发现漫展还没结束,居然沿江边架起了夜场——第二天可是周一啊!广州的二次元氛围还是太浓厚了。

Day 1:学术蝗虫与晚宴乌龙

VLDB2024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广州朗豪酒店举办。第一天报到从早上8点开始,由于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太兴奋,直接赶了个大早。报道时会发胸牌、会议手册、日程表、饭票、船票、一盒纪念品以及一堆赞助商的广告。纪念品包含一本精装笔记本、一支圆珠笔和一把伞,有黑色和蓝色两种主题色。

报道现场

第一天的会议内容全部是以Workshop的形式组织的。现场会有关于不同主题的workshop同时进行,因此需要提前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参加。我选取了关于 LLM, Knowledge Graph和Vector Database相关的主题,听懂演讲内容的问题不大,但到了讨论环节,有几个老哥后来聊high了,语速逐渐提升,就开始听不懂了,英语听力和口语还得练。

学术会议有哪些环节?

1. 开幕式(Opening Ceremony)

  • 会议的正式启动环节。
  • 主办方或主办机构的负责人致辞,介绍会议主题、议程以及参会的重要嘉宾。
  • 有时还包括特别的欢迎仪式或文化展示。

2. 主旨演讲(Keynote Speech)

  • 由某个领域的知名学者或专家发表的演讲,通常围绕大会主题展开。
  • 主旨演讲通常具有启发性,为与会者提供前瞻性或总结性的观点。
  • 是会议中备受关注的环节,时间一般较长(45分钟至1小时)。

3. 分组报告(Parallel Sessions)

  • 与会者按研究方向或主题分组,在多个会场同时进行。
  • 每组内有多个报告,研究人员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 每个报告后会有简短的提问环节,供听众提问和讨论。

4. 海报展示(Poster Session)

  • 研究者通过海报展示其研究成果,通常在展览区或休息期间进行。
  • 参会者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自由参观各个海报展位,与研究人员互动并进行讨论。
  • 海报展示环节适合展示较为新颖或尚未成熟的研究项目。

5. 专题讨论(Panel Discussion)

  • 由多个专家组成的讨论小组,就某个特定议题进行对话。
  • 各位专家先各自发表见解,然后由主持人引导进行互动和讨论,最后开放给观众提问。
  • 专题讨论有助于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某一研究问题或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

6. 圆桌会议(Roundtable Discussion)

  • 参与者以圆桌形式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开放式讨论。
  • 圆桌会议更加注重互动性,参与者可以随时发言、提出问题并分享观点。

7. 工作坊(Workshop)

  • 强调实际操作和互动学习的环节,参与者在会议上学习新技能、方法或工具。
  • 工作坊通常需要预先注册,有时需要参与者带来自己的数据或材料。

8. 社交活动(Networking Sessions)

  • 会议中的社交环节,目的是为与会者提供轻松的环境进行非正式交流和建立合作关系。
  • 社交活动可能包括晚宴、茶歇、午餐、酒会等。

9. 闭幕式(Closing Ceremony)

  • 会议的总结与闭幕环节。
  • 主办方回顾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可能会表彰优秀的报告、论文或研究成果。
  • 通常还会宣布下届会议的时间和地点。

10. 问答环节(Q&A Sessions)

  • 紧随每个报告或专题讨论之后,允许听众提问。
  • 研究者或演讲者会对听众提出的问题做出详细解答,促进双向交流。

11. 小组讨论(Breakout Sessions)

  • 在大型会议中,为了讨论具体的子议题或研究方向,通常将参会者分成若干小组。
  • 每个小组集中讨论特定主题,然后可能汇报讨论成果或建议。

12. 展览区(Exhibition Booths)

  • 在某些学术会议中,尤其是技术或应用领域的会议,通常设有展览区。
  • 相关机构、出版社、公司会在展区展示他们的产品、技术、服务或出版物,参会者可以自由参观。

13. 评奖和颁奖(Awards and Recognition)

  • 一些会议设有论文、报告或研究成果的评奖环节。
  • 优秀的研究人员、论文、海报展示等可能会在闭幕式或专门的颁奖仪式上得到表彰。

14. 茶歇和午餐(Coffee Breaks and Lunches)

  • 会议期间的休息时间,提供茶点或午餐。
  • 茶歇和午餐时间也是与会者进行非正式交流和社交的重要机会。

茶歇分别是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8点的早餐也是茶歇的规格。对于大佬们来说,茶歇是进行Social的好时候,探讨研究内容或是交换联系方式。但对于我这种学术蝗虫来说,茶歇就真的只是茶歇。虽然每场茶歇的食物会有一些变化,但总体就是饼干、面包、蛋糕、水果和饮料这几类。其中,属慕斯蛋糕和泰式烤鱼饼配甜辣酱最得我心。

茶歇

晚上的欢迎宴会也非常丰盛,是自助餐。不过当时排队人太多,提前没注意到有哪些菜品,哐哐先打了两勺米饭,错过了不少好菜。菜品里中餐约占30%,其余为日料(寿司和刺身)、咖喱、蔬菜沙拉、西点、水果和饮品(红酒和果汁),能充分照顾到不同的饮食差异。但这里面中餐的那些菜实在一般,导致我最后是碳水配碳水——咖喱米饭和小蛋糕。嗟乎,吾其辞小蛋糕难矣。

晚宴场景

晚宴期间还闹了个乌龙。由于这次会议我和另一位同学一起来参加的,我们俩都还没面见过导师。当我们选完菜随便找个桌子落座后,就开始听同桌的其他人在聊什么。然后我们俩就发生了如下的对话:“你有没有觉得对面那个有点像我们导师”?“不会吧,这么巧“?”研究方向对的上,刚才他们说”…“年龄不对吧”…”人数也对的上“…”身高也对的上”…”太像了”…”简直就是”…”怎么办,现在认吗”?”事已至此,先吃饭吧”。就这样我们俩非常紧张地吃完饭,上去相认后,结果发现根本不是。他们分别是来自天津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生,研究方向很相似,相互介绍后也加了好友。后面又发现他们的文章提名最佳研究论文,真是羡慕极了。

Day 2:醒狮,开幕!

开幕式上,令人印象最深的便是广州沙坑醒狮表演。表演开始时,舞者操控狮子做出各种逼真的动作,模仿狮子的生活习性,如甩头、挠痒、打滚等,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狮子的眼睛会动(这是我判断它是沙坑醒狮的依据)。随后狮子开始在台上进行高难度的跳跃和踩桩动作,展现了舞者的精准技巧和强健体魄。最后是领导上台点睛,以及狮子叼出庆贺的对联。整场表演配合着锣鼓节奏,狮子时而威猛、时而灵动,既有力量感,又充满了趣味性。

开幕式醒狮表演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舞狮表演,还是最具特色的广东醒狮。虽然很多游戏里面也有以广东醒狮为原型的桥段,特别是标志性的踩桩动作,但这些桥段往往侧重于对表演场景的渲染,缺少狮子模仿动作带来的趣味性,所体现出的力量感也不如现场表演来的强烈。

舞狮表演结束后,便是会议主席,来自港科大的陈雷老师介绍会议的一些大致情况:这次会议是VLDB举办历史上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国大陆的参会人员占60%,会议是最有钱的一次(half a million dollar),AI相关的论文最多、数据库底层设计的论文最少等。

分组报告

开幕式结束后,正式开启一整天的分组报告。分组报告也是需要事先选定感兴趣的主题去听,最好要提前看感兴趣的论文,甚至准备要提问的问题。晚餐跟前一天一样丰盛,意式蔬菜浓汤和千层饼非常赞!(唯独)这一天还有烤串,有翅根和面筋两种。吃完饭后逛了一圈,发现只要是有中国人的桌子,没有不拿烤串的,甚至还有人就是白米饭配烤串的,看来大家都还是中国胃。码农烧烤,大有可为。

Day 3:从粤菜天花板到甲板

早上由来自 Google的keynote开场,主题关于大模型对数据库研究的影响。随后是和前一天相同的分组报告。

精品粤菜

进入炳胜

晚上的宴会是在炳胜品味海印总店进行的。路上遇到了两位在美国留学的学生,他们评价说,中国人办的会议,场面是一定要给足的。此言不虚,后面才了解到这家店又是米其林,又是号称粤菜天花板的。这两位,一个在美西,评价自己的生活跟在村子里一样,没得吃没得玩;另一位在美东也表示饮食条件不行,每天都可以坚持不同体育项目的锻炼。但当谈及读研究生的目的时,其中一位表示是为了保持一种洞察力和终身学习的思维能力,再赞同不过了。

炳胜就餐

晚餐菜品的确很丰富。由于餐桌上不方便使用手机,只能凭借记忆回忆起几道印象比较深刻的菜:西洋参排骨汤、整头烤乳猪(但眼睛里塞了俩红色电灯泡,作为外乡人我愿称之为邪能烤乳猪)、蒜蒸波士顿龙、大海参、鱼、鸡鸭、咕咾肉、甜水、西红柿和蜜瓜、沙琪玛和普洱茶。总体来说还不错,烤乳猪皮脆肉嫩,咕咾肉酸爽可口,食材选用极具岭南特色。但可能是由于吃不习惯,一些粤菜中的特色菜,反而是最难吃的:甜水真的甜到发齁、西洋参放汤里尽显酸涩,还有一种点心,吃起来仿佛是月饼皮包着芹菜猪肉饺子的生馅料,着实无法接受。有趣的是,餐厅默认没有提供刀叉,一些老外也被迫使用筷子,但看起来好像都没什么障碍。

我们师门同桌的有亚马逊的研究员和美国某大学的AP。亚马逊的研究员当着我导的面,从工业界的角度讲了一些不适合学生听的话。AP则聊到了在美国的大学里只需要按自己的节奏做工作,就可以拿到终身教职的宽松氛围。排骨汤可能就是这时候被西洋参泡酸了。

饭后,全体人员一起步行前往码头,参加珠江夜游。途中遇到一位在名古屋大学读博士一年级的哥们,他大肆夸赞日本的读博生活,包括导师放养、高补贴、日本的卖方就业市场以及文化环境等。读博还能这么爽的?

珠江夜游

从另一艘船上拍我们的船

夜幕降临,珠江两岸华灯初上。我们登上游船,缓缓驶入璀璨夜色中。两岸高楼大厦灯火辉煌,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宛如繁星坠入碧波。

珠江夜游外景

沿途经过标志性建筑,广州塔巍峨耸立,变幻的光影如梦似幻。珠江新城的摩天大楼群熠熠生辉,勾勒出现代都市的天际线。船经过海珠桥时,桥上车流如织,桥下游船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微风拂面,江水轻轻拍打船舷。甲板之下传来民俗乐声,为这夜色增添了几分惬意气息。游客们或倚栏远眺,或举杯畅聊,沉醉于这迷人夜色中。

珠江夜游内景

两个小时的航程转瞬即逝。回望整个旅程,繁华都市与悠久历史在这条母亲河上完美交融,令人难忘。

新型搭讪

我和同行的同学在三层船头处观赏风景时,来了个老外。他背着双肩包,满头大汗,略显匆忙。他问我们这船上是否有WIFI,我们知不知道密码,他要跟家人联系。然后我们发现没有,就提出可以给他开热点。连接成功后,我们又想到,国外的社交软件几乎都在墙外,这老哥会不会来广州后,一直在找Wifi,但一直被墙了。换到他的角度想想:人在遥远而神秘的东方,每个Wifi都没法突破防火墙,与家人失联三天,找别人开热点但都不愿意“分享”——这实在是太可怜了。于是我们就又尝试把魔法猫咪的能力放到局域网上共享,这件在电脑很简单的事,在手机上最终也没能完成。

不过,我们很快发现这位老哥是个社牛。一路上疯狂找话题:“ICBC是什么意思?‘猎德’是什么意思?你们从哪来?那个Logo是什么”……还疯狂找我们合影。

就这样聊了一路,给这场夜游也增添了不一样的趣味。

后来在whova上,我们发现,这老哥活跃度排名第二,任职于德国某大学,还有家公司——这实在不像是与家人失联而需要到处蹭网的样子。

Day 4:无料收集

VLDB2024期间,有Google、Meta、阿里和字节等一众赞助商企业的展台,在展台上,可以填写调查问卷,然后会获得无料一份。问卷主要是调查研究方向和求职倾向,也有直接收名片的。所有无料中,我最喜欢的是Google的白衬衫和下面图里的企鹅。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企鹅是哪家公司的,当你看到上面有正版防伪贴纸后,你便知道它是腾讯的。

腾讯的企鹅无料

下午的报告给了我很多启发。有些工作看似简单,甚至只是一个朴素的想法,但经过深入研究,也能形成一篇完整的论文,令人佩服。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位康奈尔大学的独狼老哥,在同一个报告会上,连续报告了两个由自己独立完成的工作。他手拿话筒,单手插兜,双臂撑住讲台,PPT 采用简单大字风格(没有一页PPT超过30个字),完全是把报告当成演讲来进行。这也许就是大佬,已经完全next level。

这一天结束了我们所有的会议日程,离开酒店时遇到了非常极端的雷暴天气,大雨倾盆。

Day 5:半天走过中国五百年

本着“来都来了“的原则,我在广州的最后一天安排了一次特种兵式的密集行程。这一天我踏遍了广州的几个著名景点,领略了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清晨,首先来到了充满异国情调的沙面岛。漫步在这个曾经的租界区,欧式建筑与热带植物相映成趣,仿佛穿越回了旧时光。判断一个地方的风景是否足够美丽,一个标准是有没有人在这里拍结婚照,南京的浦口火车站、绿博园和中山陵如此,广州的沙面岛也是如此。

沙面岛风景

在沙面岛逗留了一上午,中午步行去了旁边的十三行博物馆,深入了解了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辉煌历史。博物馆中陈列的文物和图片,生动展现了广州自17世纪商贸繁荣的盛况,到19世纪的半殖民地景象。在这里了解到,广州被迫通商后,各国商馆本设在今广州塔对岸的市中心沿江位置,但后来因一场大火,才转移到沙面岛。

午后又来到了圣心大教堂。这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哥特式建筑,是小红书推荐的必来打卡点。结果也确实只是打卡点,只有门口可以打卡,大部分时间也不开放。

圣心大教堂风景

下午去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漫步在这个培养了无数革命先烈的地方,希望感受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由于提前没做功课,跟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多少还是有些失望。黄埔军校原址已经在抗战时期被日军轰炸化为灰烬了,现有的景点只是尽力还原的。看着整洁规整的、被还原后的建筑,让我不断有”夫子庙“的既视感——只能感觉自己是在景区。找了半天的大门也没有那幅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黄埔军校旧址风景

夜幕降临,我又来到了珠江边,沿着江畔漫步。夜晚的广州,地平线与天际线,小蛮腰和大剧院,百看不厌。从海珠大桥到猎德大桥,同样的一条珠江,17世纪到21世纪,每个百年的景象竟能如此不同。

珠江夜景

这段在广州的日子,宛如一场穿梭于古今的旅程。从琶洲的学术殿堂,到珠江两岸的灯火辉煌;从沙面岛的异国风情,到黄埔军校的革命遗迹。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方式,将学术、文化、历史和现代性完美融合。在高楼大厦的阴影下,也有城中村的烟火气息;车水马龙的大桥下,也有流浪汉的身影,提醒着这座城市仍在不断进步和包容的过程中。但这些场景不仅没有削弱广州的魅力,反而让这座城市显得更加真实、更富人情味。

再见,广州。

Buy me a coffee~
Tim 支付宝支付宝
Tim 贝宝贝宝
Tim 微信微信
0%